本所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本所动态 >

最美奋斗者-王克剑 勇当水稻科技创新“领跑者”

来源:中国水稻研究所作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20-09-29

【编者按】“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所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我们在所网站和公众微信号上推出“最美奋斗者”专栏,围绕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聚焦我所年轻科学家群体,学习他们不畏高温酷暑,深入田间地头选育新品种新材料,深入生产一线寻找科研选题破解生产难题,不顾舟车劳顿深入基地抽样检测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展现出的科研“国家队”对粮安使命的忠诚和担当,为研究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凝聚起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领略年轻科学家风采,体味水稻科技人的苦与乐。我们也欢迎所内各部门积极投稿,共同讲好新时代水稻所人的好故事,传播水稻所的好声音。

 

王克剑-勇当水稻科技创新“领跑者”

 

王克剑,研究员,博士。现任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基因组编辑及无融合生殖”团队首席科学家,进所以来,王克剑研究员面向农业生产重大需求、聚焦科技前沿,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无捷径,贵在勤奋与协作

王克剑出生并成长于江苏农村,稻田是他儿时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后走出农村求学,他没想过有一天还会回到这片稻田。“历经几番机缘巧合,我才把稻田当成了实验室。”他说。2000年,王克剑考入扬州大学,读农学专业。本科实习期间,由于自己导师从事遗传学研究工作,在他的影响下,王克剑对遗传学领域的了解逐步加深,被其中的妙趣所吸引后,他决心继续深造,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科研没有一帆风顺,特别是水稻科研更是工作量大且耗时较长。但能取得如今的成绩,王克剑自然有一套自己的秘诀,每天很早王克剑就到达实验室开始工作,下班后回到家吃完饭后又拿出笔记本电脑继续加班,即便是出差途中,他也一定挤出等高铁、飞机的时候,抓紧一切机会进行工作。“因为常年需要开着电脑随时工作,王老师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已经不知道坏了换、换了又坏多少次了。”同课题组的刘庆无奈地笑道。虽然王克剑主要从事水稻基础研究,但其实他下田头的时间一点不比别人少,每天下午只要他在富阳基地,必定会跑到自己的试验田里详细查看每份材料情况,选取样本现场记录、拍照,常常一身泥一身汗地回到办公室,简单梳洗下他又再次伏在案头开始忙碌。

此外,王克剑还非常善于调动团队的力量攻坚克难,他要求课题组的同事随时能跟他交流任何有益于科研项目进展的意见建议,每周一晚上课题组开例行组会时,就是他们开启头脑风暴的时刻,“事实上,王老师经常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就随时随地与我们进行热烈的讨论”刘庆说,王克剑常在课题组提到一句话,团队协作就是要发挥所有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所有人的智慧!在课题内部,没有任何上下级,有的只是合作平等的关系。也正是得益于此,王克剑的课题组内部氛围相当好,大家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各自的科研项目进展,同时彼此间提出自己的建议,很多时候,灵感往往爆发在其中。

积极探索,开创无融合生殖新局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013年,王克剑作为青年英才引进来所工作后,经过大概一年的探索,他逐步确定了团队的研究方向,即主要围绕基因组编辑和遗传重组方向开展研究,特别是瞄准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等战略前沿关键技术领域,助力水稻科技创新。

王克剑说,通过杂交育种可获得农业性状良好的植株,然而杂交品种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问题,导致其后代良莠不齐。所以科研人员必须年年为杂交作物制种,农民也必须每年重新购买新的杂交种子。“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作物,其制种过程十分繁琐。”王克剑解释道。有没有可能通过克隆种子的方法维持杂交水稻的优良性状?王克剑想到的办法是,以基因编辑技术排除生殖基因对维持优良性状的干扰,通过无融合生殖方式克隆出种子,让杂交稻优质基因代代传。“要把更优质的种子送到农民手中。”王克剑说。

在经历多次失败、反复总结之后,终于在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1月4日,王克剑带领的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获得杂交水稻克隆种子的成果,实现了杂交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关键突破。该成果的发表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科学界和农业领域的广泛关注。杂交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也专门致电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了此项研究成果,“这项工作证明了杂交稻进行无融合生殖的可行性,是无融合生殖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此外,王克剑围绕“基础研究工作服务育种应用实践”,还在基因编辑系统研发和应用这一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水稻多基因编辑系统;创建了VQR、VRER、Cpf1和xCas9等多个变体基因组编辑系统,大幅度拓展了基因组可编辑范围;发展了临界点PCR用于快速鉴定基因编辑突变体;针对基因组编辑后大样本序列鉴定耗时费力的问题,开发了Hi-TOM工具平台,在此基础上还成功建立了基因组编辑高通量检测平台;在基因组编辑育种应用方面,揭示利用基因编辑可快速引入遗传多样性;发现在不同背景中进行基因编辑可能带来不同甚至相反的表型;建立了外源成分自编辑切除系统。

成绩代表过去 未来任重道远

如今,王克剑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绩单已十分令人惊艳: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Molecular Plant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荣誉也是如约而至,2020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王克剑荣获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这也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首次授予农业领域优秀青年科学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这些成绩和荣誉,王克剑觉得这些都代表着过去,未来科研的道路仍然是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王克剑希望今后继续充当水稻科技创新“领跑者”,利用手中的技术,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也让更多农民受益!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