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本所动态 >

敢为人先,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追记我国印水型杂交水稻创始人张慧廉研究员

来源:中国水稻研究所作者:综合处发布时间:2010-06-02

 

5月28日上午8时04分,我国印水型杂交水稻创始人张慧廉研究员不幸病逝。这一刻,我所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同事们失去了一位热爱水稻的老战友,年轻人失去了一位敢于创新的好榜样;这一刻,我国杂交水稻育种领域损失了一位开拓者、领军者和奋斗者。

敢为人先,奠基印水型杂交稻。张慧廉研究员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技推广和水稻育种工作。1974年冬天,还在乡农技站工作的张慧廉研究员被组织上派往海南岛向袁隆平先生学习杂交水稻的培育技术,从此踏上了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半年以后,基于当时杂交稻制种产量低等缺陷,敢于“大胆创新,做别人不敢做、没做过的事情”的张慧廉研究员开始探索从栽培稻中寻找不育细胞质的途径和方法。1976年,他终于首次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栽培稻“印尼水田谷6号”中找到了一批新的不育细胞质,并培育成了不育系,从而创造了一种从栽培稻中发掘不育胞质的方法,成为我国印水型杂交稻的奠基人。

执着创新,收获累累硕果。印水型不育系培育成功,并没有使张慧廉研究员停下创新的脚步,而是继续执着耕耘,并相继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他率先提出了高异交率不育系的完整选育指标体系,并培育了我国第一批高异交率不育系。他培育的印水型不育系Ⅱ—32A、优1A、中9A等制、繁种产量高,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印水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从制种产量、杂种产量和米质等方面把我国杂交水稻的生产水平总体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开创了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时代。到2009年为止,印水型杂交水稻已审定240余个组合(其中由他独立育成的组合28个),国内累计推广印水型杂交水稻已达4.8亿亩,年种植面积达5500万—5800万亩,占我国杂交水稻总面积的27%以上。他先后获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4项,其中“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获得了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00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矢志不渝,永做农民科学家。张慧廉研究员一直自称是个农民,在田里与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勇于创新、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大胆求索,把一生都倾注在杂交水稻育种事业上。从事杂交稻育种30多年来,他几乎每年都有8个多月在农田里度过。水稻长得最好的时候,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要顶着毒辣的太阳,光着脚在稻田里用手一株一株地将稻株扒开,看个仔细。特别是张慧廉研究员退休后,仍然战斗在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线上。就在住院前,他还远在海南南繁基地。“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就是张慧廉研究员一生的真实写照。

张慧廉研究员虽然永远地走了,但他给我们水稻人留下了永远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认定目标、百折不回,吃大苦、耐大劳”的科研精神,将永远激励我所新一代科研人员永攀高峰、创造辉煌!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