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的位置: 首页 > 传媒扫描 >

农民日报:超级稻展现增产实力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1-08-08

眼下,全国早稻收获基本结束,记者在江西等主产区看到一派丰收景象。据权威专家分析,在政策激励、行政推动、科技支撑等合力作用下,今年早稻将实现恢复性增产,其中,超级稻为单产提升贡献了力量。

破解早熟与高产矛盾,超级稻推动单产水平提高

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华判断:“今年早稻亩穗数增加明显,各地普遍反映增加1万穗以上,穗粒数和千粒重略增,预计单产可增加5%以上。”

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今年早稻生产呈现出一些新局面,很多地区重视早稻生产力度空前,仅抗灾救灾,有些地方一亩地最高投入达300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政府投入。与此同时,科技支撑前所未有,湖南、江西等地大批科技人员驻村包户,引导有直播习惯的农民改变种植方式,推广集中育秧和机插秧。可以说,单产的提高得益于一个个技术措施的及时到位。”

“超级稻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早熟与高产的矛盾。以前‘双抢’很辛苦,因此农民喜欢早熟品种,但早熟品种产量低,超级稻在保证早熟的前提下,产量能达到中熟水平,实现早熟不减产、略增产,而中熟品种可达到晚熟产量。”程式华告诉记者。

“十一五”期间,超级早晚稻的选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农业部认定的超级早稻品种达到19个,实现了比一般品种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

记者了解到,超级稻品种覆盖了80%以上高产创建示范片,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江西是全国双季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今年早稻面积2200多万亩。今年江西省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比去年增加5个,达到161个,预计单产可比非示范区提高30公斤/亩以上。江西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稻长势普遍比去年好,今年稻瘟病大发生,但超级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

“种了10年早稻,单产600公斤以上第一次见”

江西省鄱阳县珠湖农场是高产创建整乡推进示范点,种粮大户高彩霞承包了1.3万亩地种植水稻,今年1万亩全部种植了超级早稻新品种“中嘉早17”。收获时节,他一边扒拉稻穗一边对记者说:“长势这么好,看着像中稻,600公斤以上没问题!我种了10年双季稻,早稻产量这么高还是第一次见到,比往年能高出200斤,不仅田间管理省事,还不容易发生纹枯病、稻瘟病。”

实收测产显示,高彩霞的地实际亩产达到了653公斤。在现场,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专家纷纷惊叹:早稻的全国平均产量只有360多公斤,600公斤以上绝对是高产。

“中嘉早17”是中国水稻所与嘉兴市农科院联合选育的高产新品种,区试增产近10%,2010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早稻品种,这个品种的特点是高产、抗病、穗大粒多。“去年农业局给了这个品种,我试种了48亩,产量很好,今年就放心地大面积种植了,以前从没种过这么高产的品种。10年前我只种一季中稻,这些年国家鼓励‘单改双’,加上地租涨价,种一季稻不划算,我就改种双季稻,今年光早稻每亩效益就比去年增加300元。”高彩霞高兴地对记者说。

据鄱阳县农业局副局长吴义华介绍:“超级稻已占到全县早稻种植面积的1/3,光这个品种今年全县就种植了10万亩,预计早稻单产可从去年的380公斤提高到410公斤,增幅近9%,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超级稻要向70%以上的中低产田延伸

2010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1.01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近1/4。但超级稻推广主要还是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因此,许多专家建议,“新时期超级稻推广应向大面积中低产地区扩展,实现超级稻在水稻全产区、稻作全领域的覆盖,促进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提出,要把追求小面积的高产转变到追求大面积的均衡增产上来。我国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4亿亩左右,其中70%以上是中低产田。要逐步将超级稻推广的重点转移到中低产田上来,真正把科学家的产量变成农民的产量,试验产量变成常年产量。

农业部科教司负责人认为:“要把单纯的追求高产转变到追求‘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统一上来。我们要推广的超级稻品种一定要能够适应生产需求,不仅需要产量高,还要米质优、抗病虫,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超级稻要想大面积推广,培育适合轻简化生产的品种势在必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稻区超级早(晚)稻品种选育与示范协作组组长谢华安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原有的那种劳动力投入和劳动强度大的水稻生产方式,已成为提高水稻生产规模效益的制约因素之一。超级稻不意味着高投入,更多的超级稻品种应该是适合免耕、抛秧、机插机收等轻简化栽培生产的品种。”

来源:《农民日报》(2011年08月06日 01版)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