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的位置: 首页 > 传媒扫描 >

浙江科技报:培育超级稻,“根正”才能“苗红”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2-03-09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本报讯 “如果姚明的父母只有一米七高,那肯定生不出两米多的姚明来。水稻也一样,要培育出好品种,就要给水稻找个好‘父母’。”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形容亲本的选择对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意义。他领导的项目组发明了一种超级杂交稻育种亲本选配方法,可以为杂交稻选出合适的“父母”。

这项技术是“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及应用”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该项目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程式华说,培育杂交稻不能近亲繁殖,否则产量难提高。他们选择父母亲本差异较大的籼粳进行杂交,但这个“混血儿”的籼型和粳型 “血统”比例应该为多少才合适,则很有讲究。经过研究,他们发现,用籼型和籼粳中间型保持系为母本,在父本为籼粳中间型时,杂种一代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较为协调,单株产量最高。

程式华介绍,水稻靠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并输送给叶片。如果根系最早衰,就会影响叶片生长及其光合能力,水稻的后期生长会受到影响,稻穗空壳多、饱满度不高。因为水稻根系长在土里,挖出来很难避免受到损伤和污染,给相关研究带来难度。项目组把本所的水面种稻技术引入根系研究,根系在水中一目了然。他们发现,根系长、活力强的水稻叶片长得好,结实率高,据此发明了利用根系指标选育超级杂交稻的方法,将粳稻的两个根系特性导入到籼稻背景中,提高籼稻的后期功能,进而提高了结实率。

项目组应用专利技术,培育了一批高产优质超级杂交稻品种。项目组共获得4项发明专利和4项品种权,全国14家水稻科研单位和种业公司利用该项目获得的专利技术共培育出 85个杂交稻新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5亿亩。项目组直接育成国稻1号、国稻6号等7个 “国稻”系列杂交稻品种,在南方稻区累计推广3358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4.1亿元。

来源:浙江科技报 2012年2月21日 第1版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