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的位置: 首页 > 传媒扫描 >

《浙江日报》:良种、良法、良机、良政 — 粮农增收需要“组合拳”

来源:见正文作者:朱德峰发布时间:2013-04-15

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键在于提高种粮效益。效益的提高,一方面要依靠科学种粮,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的力度。

浙江水稻增产的潜力还是很大的,目前全省的水稻单产水平在500公斤左右。但在浙江的不少地方,出现了不少高产纪录。像去年,在浙江的宁波市,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现场机械收割产量验收,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982.5公斤的高产,最高单产达到1057.5公斤。在嘉兴,水稻百亩示范方也达到了862公斤的亩产水平。在生产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单产是增加种粮收益最有效的途径。

要将水稻增产的潜力转化为现实,最重要的还是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可以归结为“两个结合”,“三个合力”。

“两个结合”是指良种良法的结合和农机农艺的结合。好的品种要有好的栽培技术配套,才能将品种的增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以去年宁波实现高产的“甬优12”为例,在刚推广时,产量表现也并不是很突出,也就在700公斤到800公斤左右,近几年,随着种植技术的创新,产量逐步提高,近年该品种在多个地方实现亩产超900公斤的产量纪录。

良机良艺结合,是指要有先进的农业机械与先进的栽培技术(包括良种)配套。现在的水稻生产已经进入了以机械化为核心的现代稻作生产体系,注重全程机械化的推广。目前我国水稻机械化装备相对落后。以水稻机插秧为例,我国采用的技术是日本引进。然而,我国的品种特性和生产季节与日本不同,引进的技术不能很好发挥我国水稻品种的增产潜力。中国水稻研究所针对引进机插秧技术的问题及我国水稻生产的特点,首创了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实现了水稻钵苗机插,比日本的毯苗机插技术增产50公斤左右,在东北地区推广1000余万亩,增产增效明显。

“三个合力”一是政策与技术要形成合力,重点是支持技术创新,特别是源头技术的创新,要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实用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推广应用的政策支持。二是科研与推广要形成合力,坚持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加快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科研要从生产中找课题,切实解决生产问题。三是上下形成合力,包括各级政府、院所、推广机构和种粮大户加强合作和沟通。当前的粮食生产已经走上了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政府应该加强对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基本良田的保护。

(作者系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功能研究室主任)

来源:《浙江日报》2013年4月11日 00009版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