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本所动态 >

我所召开双季超级稻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

来源:中国水稻研究所作者:所办公室发布时间:2018-07-10

7月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我所和江西成新农场承办的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项目双季超级稻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在江西南昌召开。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司法厅、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等单位领导到会指导,来自中国农科院相关部门和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相关部门、江西成新农场、种粮大户、企业代表等150余人参会。我所所长程式华,副所长胡培松、钱前及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局长王述民主持。

上午,代表们冒着酷暑,赴江西成新农场实地考察了双季超级稻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现场。2018年,项目团队围绕品种、育秧、种植、施肥、灌溉、植保等六大环节,集成了以叠盘出苗机插和精量穴直播为核心的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双季稻机械侧深施肥及营养诊断推荐施肥、双季稻病虫草绿色综合防控等技术模式,着力解决了制约双季稻机械化生产提质增效的瓶颈,绿色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据成新农场初步测算,在减肥18%、减药30%前提下,超级早稻“中早39”机插秧技术集成示范平均亩产可达560.0公斤,“中嘉早17”机直播技术集成示范亩产可达537.3公斤,比高产年的早稻平均亩产分别提高142.8公斤和120.1公斤,亩增效均有望超过260元。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程式华所长首先代表我所对出席本次现场会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耕地、水等资源约束,以及稻谷收购价格下降、种植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消费者对优质绿色大米需求提升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水稻生产必须走绿色提质增效之路。

程式华所长强调,江西省稻谷总产位居全国第三,是唯一一个建国以来稻谷不间断调出的省份,地位举足轻重。长期以来,我所已与江西省水稻科研、生产、种业等各部门建立了十分稳固的合作关系,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强强合作,进一步推进水稻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加快水稻绿色提质增效集成技术推广步伐;共建共赢,合力构建水稻全产业链绿色提质增效新模式。

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刘光华、司法厅副厅长邓奕强分别代表省农业厅、省司法厅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今后项目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持续推进江西水稻产业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处长万克江高度肯定了我所在推动水稻产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并希望参加技术集成项目各单位能继续在水稻科研、推广和应用上实现共享共赢,优势互补,围绕“保、减、节、全”等目标,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促进水稻产业发展。项目首席专家陈惠哲研究员汇报了双季超级稻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进展情况,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和江西成新农场场长郑厚亮分别作了“水稻品种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和“绿色成新、生态农场”的报告。

王汉中副院长在总结讲话时充分肯定了项目意义。他指出,根据中国农科院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行动的统一部署,在院创新工程协同创新项目支持下,由水稻所牵头的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创新团队,联合了中国农科院所属的9个创新团队,在江西省农业厅、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院等单位协作下共同实施了该项目。本次现场会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一是展示的成果技术先进,包括了规模化工厂化育秧、全程机械化、绿色植保技术等。二是集成度高,包含了水稻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和全生育期的技术集成。三是模式超前,理念上体现了绿色优质高效,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科企紧密合作。四是示范带动性强,对双季稻机械化绿色高效生产有较强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王汉中副院长要求,一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水稻绿色高效发展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既要考虑消费者安全、绿色、健康、多元等的新需求,又要满足生产者轻简、高效的需求。二要坚持以绿色、优质、高效为目标,实现水稻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发展;三要坚持以绿色化、多元化、智能化、产业化和品牌化为途径,进一步挖掘双季稻绿色提质增效的潜力。

王汉中副院长强调,加强水稻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必须实现水稻产业发展的五个转变,即从高产导向向绿色优质高效导向转变,从吃饱为主的水稻产品向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多元化水稻产品转变,从水稻机械化生产向智能化生产转变,从单纯种植环节向全产业链、产加销一体化转变,从产品生产向 品牌创建转变,王汉中副院长最后希望,水稻科研人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对新形势、围绕新需求、发挥新作用,为国家粮食绝对安全、水稻产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