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国奖黎慧娟: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负当下
在知识的瀚海里
他们以梦为舟,扬帆破浪在青春的征途上
他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他们以锐意创新的精神、执着坚定的信念
在各自的领域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华章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聆听他们的故事领略他们的风采
个人简介
黎慧娟,女,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童汉华研究员。博士期间,主要开展利用丁氏核心种质进行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到直链淀粉含量调控基因LR和糊化温度调控基因OsGLIP11,探索其有利单倍型,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进程,对于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座右铭: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经验分享
1.忠心向党,笃定前行
我的生命忠诚于党,我的信仰光芒万丈。信仰,是一个人的发展之根,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参加所党委和所在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生活中践行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弘扬优良风尚,展现爱国精神。
2.脚踏实地,行之弥远
科研之路本就是漫长而孤独的旅程,其中掺杂着那看不懂的文献,实验的不顺利,论文卡壳,辛苦的田间劳作和焦躁不安的自己,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塑造我们的坚韧和独立。学会自我思考,独立面对困难,文献读不懂时,可以沉下心来多读几遍,甚至十遍二十遍;实验不顺利时,可以多向导师和同学请教;田间劳动辛苦、焦躁不安时,就学会放松自己,允许自己的偶尔不在状态。勤思考,多总结,多交流,多沟通,即使进步缓慢也不要停下脚步,一步一步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式,长期积累才能换来厚积薄发。
3.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科研是研究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在科研学习之余也需要适当放松,享受生活,约上好友一起出去吃饭、打球、散步聊天,也可以自己一个人跑步,锻炼身体。除此之外,所里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开拓视野,放松心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自我调节,因为实验的屡次不顺利,也曾一度低迷,开始怀疑自己,想要放弃的念头无时不刻在脑海里徘徊。每每此时,按下“暂停键”,放下手中的实验,去做一些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换一个思路“重启”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才能更高效的工作。
荣誉和业绩
获得荣誉:
1.2024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2023年度院“中期考核优秀奖”。
3.2021、2022年度研究生科技创新奖。
4.发表的文章被评为2022-2023高被引文章。
学术成果:
以共同第一作者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2篇。
青春寄语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我们永远都不要被单一的评价体系所束缚,人生就是探索无限的可能性,未来的未知亦是它的迷人之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拒绝内耗,调整情绪,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这才是科研之路的必修课。最后,真挚的祝福送给各位研究生,希望我们敢于拼博,勇攀高峰,让我们顶峰相见。
Copyright © 2003-2019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富阳区水稻所路28号(邮政编码:311401)电话:+86 571 63370590
杭州市拱墅区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京ICP备10039560号-5 浙公网安备33010302000429号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