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的位置: 首页 > 传媒扫描 >

农民日报:“中浙优”系列鱼肥米更香

来源:见正文作者:见正文发布时间:2018-11-27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生态农产品日趋关注,近年来,“稻鱼共养”模式再次走向巅峰。所谓老树逢春更著花,如此养出来的鱼、虾、鳖、鸭等一跃成为餐桌新宠。相比之下,稻米反倒有些暗淡。其实不管与谁共养,稻子都是基础。最近,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个名为“中浙优1号”的品种在“稻鱼米”种植中十分抢眼,凭着产量高、食味佳受到了农民和食客们的追捧。

据了解,“中浙优1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联合选育,在“中浙优”系列中,较为出众的还有“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它们将优质、高产和株形等有利性状聚于一身,早在2010年就跻身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三系杂交稻系列品种。目前,该系列仍是我国水稻主栽品种,年推广面积超300万亩,被业内喻为“超级稻的产量,泰国米的品质”。

袁隆平院士在观看了“中浙优1号”田间表现后,对其丰产性和综合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难得见到的具有超组稻株型的三系组合。由谢华安、颜龙安和陈温福三位院士等组成的专家鉴定组则认为,“中浙优”系列组合有效地解决了杂交稻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推动了我国杂交水稻优质化进程,相关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那么,实际种植情况如何?浙江青田县的稻田养鱼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全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过去,当地田鱼不愁卖,但稻米却口感一般,每斤最多才卖一块八毛钱。

如何提高稻米身价?当地从品种入手,升级换代后,“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最受稻农们欢迎。71岁的老农潘观章今年种了5亩多“中浙优1号”稻鱼米,由于米质上乘,每斤大米卖出了8元,还被饭店和农家乐争相抢购,收入十分可观。

如果说老潘种植面积不大,增收效果还不十分明显,那对于大户刘永如来说,换了“中浙优8号”之后,200亩稻鱼基地稻米收入就比以往多了10万多元。据农业农村部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稻米12项米质指标中有8项达到了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记者了解到,多年以前由于效益低下、劳动力短缺等原因,一度辉煌的稻鱼共生面积从鼎盛期的10万亩下滑至4万亩。如今,稻米身价抬升再次激发了农户种田的积极性,也吸引了不少中青年返乡投身农业。

山区小稻田,增收大文章。除了浙江,广西、贵州等地也已把“中浙优”系列组合广泛应用于稻渔综合种养。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个“中浙优1号”示范点为例,经测算,仅稻谷一项每亩增产达30%以上,两季稻加两批鱼,亩产值近4000元,扣除成本实现纯利超3000元。三江县农技推广站站长覃代胜介绍说:“‘中浙优’系列非常适合稻渔综合种养对品种的需求。”据统计,现在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发展到6.5万亩,占全县稻田总面积的八成以上,其中有3.3万亩种植了优质稻“中浙优1号”。

 

来源:《 农民日报 》( 2018年11月27日 06 版)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