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评选出贯彻落实贺信十大科技进展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两年来,中国农科院按照“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和“整体跃升”的总体要求,聚焦国家农业农村重大需求,瞄准国家战略性科技攻关任务,集聚资源倾斜支持,重点培育产出了一批重大理论发现和重大品种、重大技术、重大产品,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为集中宣传展示两年来我院代表性的重大科技进展与事件,强化重大科技进展导向,激发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中国农科院评选出10项重大科技进展。进展评选坚持顶天立地导向,既注重评选在基础前沿研究方面的原创性突破,也注重评选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产生显著社会影响的重大进展。进展评选突出时效性,能够集中总结展示两年来新取得的重大进展。进展评选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能够代表“国家队”创新能力与产业贡献,发挥对全院科技工作的标杆导向作用。十项重大科技进展为:
1.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中国水稻研究所王克剑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建立了可永久固定杂种优势的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获得杂交水稻的克隆种子,固定了杂交稻的杂合基因型,为作物杂种优势固定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从无到有的突破。
2.单倍体诱导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加快作物精准育种进程。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作物科学研究所有关团队将单倍体育种与基因编辑技术巧妙结合,打破了生物材料遗传背景和转化能力限制的困扰,实现了一年(两代)内对育种材料的定向改良,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为作物精准高效育种提供了一种革新性的技术方法。
3.发现植物自私基因。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研究团队克隆了阻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自私基因,揭示了水稻自私遗传因子导致非孟德尔遗传现象的本质,阐明了自私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促进物种进化中的作用机制,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具毒性功能的自私基因进行编辑删除、创制能实现籼粳杂种优势的水稻新品种打下理论基础。
4.“优薯计划”解析马铃薯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研究团队在马铃薯二倍体3个自交群体中,深入开展导致自交衰退的有害突变研究,鉴定出了5个纯合致死位点以及4个影响长势的位点,并进行了图位克隆和功能验证,为二倍体马铃薯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解析其它无性繁殖作物自交衰退机制提供了借鉴。
5. 深度解读桃驯化和改良的分子机制。郑州果树研究所王力荣研究团队对480份桃基因组测序,构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桃多类型变异组数据库, 揭示了桃驯化和改良的基因组印记,阐明了桃果实大小和风味性状的分子演化机制,为桃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撑。
6.阿什旦牦牛通过国家审定。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阎萍研究团队培育出牦牛新品种阿什旦牦牛,该品种以肉用为主、无角,遗传性能稳定,产肉性能好,抗逆性强,繁殖性能高,性情温顺,是第一个适于舍饲化的专用牦牛品种,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高寒半农半牧区的饲料资源,对我国牦牛良种制种、供种体系建设和牦牛饲养方式转变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7.非洲猪瘟疫苗科研攻关取得重要进展。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研究团队分离了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建立了病毒细胞分离及培养系统和动物感染模型,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阶段研究证明其中两个候选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8.家禽疫苗免疫成功阻断人感染H7N9病毒。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研究团队研发出高效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大量应用后不但有效阻断了H7N9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更在阻断人感染H7N9病毒方面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从动物源头控制人兽共患传染病提供了重要启示。
9.植物免疫诱导蛋白新农药大面积推广应用。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杀菌剂创新团队创建了高效蛋白农药“阿泰灵”制备和制剂生产新工艺,解决了蛋白产量低、易降解和产品货架期短的技术难题,在全国累计推广应用5000万亩次,对农作物重要病害综合防效达65%,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以上,成为国内生物农药第一品牌和我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蛋白质生物农药。
10.韭蛆防治技术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应用。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研究团队依据各地栽培特点,进一步完善“日晒高温覆膜”防治韭蛆新技术,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2018年该技术在我国韭菜主产区推广应用473.9万亩次,推动我国主产区韭菜合格率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韭蛆为害的绿色防控。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Copyright © 2003-2019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富阳区水稻所路28号(邮政编码:311401)电话:+86 571 63370590
杭州市拱墅区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京ICP备10039560号-5 浙公网安备33010302000429号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