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的位置: 首页 > 传媒扫描 >

杭州日报:水稻院士加了种粮大户的微信:“选种,找我你算是找对人啦!”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0-08-18

风过稻田,稻浪起伏。再过一段时间,张清的寺下水稻基地的再生稻就该收割了。不过,今年稻子成熟得比往年晚了些,再生季能否正常成熟要看老天的脸色了。

张清是淳安汾口镇的种粮大户,也是千岛湖仙川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因为疫情,今年秧苗下种晚了几天,加上梅汛持续下雨,再生稻的成熟期也就晚了。“去年是8月15日收割的,今年看样子还要再等等。”

再生稻是种一次收两回的水稻种植模式,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休眠芽重新萌发、长穗,秋季再收一次,但必须在温度、光照、水分、肥力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能收割第二季,产量也才有保证。

张清现种植水稻1100多亩,基本上全机械作业,年产水稻约130万斤,但这并不赢利。为了增加收入,他探索了“稻鳖共生”和“稻鸭共作”模式,这样种植出来的优质大米,价格可以翻一番。

种田真是个“看天吃饭”的活,和水稻打交道大半辈子的张清,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水稻如何选种?如何防控病虫害?如何把水稻和大米卖个好价钱?

8月13日,寺下水稻基地来了一位国家级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张清的种植基地来过很多专家,但院士还是头一回。

胡培松脚穿布鞋,头戴草帽,在田间地头询问水稻种植情况。

“水稻产量高不高,抗病虫害能力强不强,我们不是很懂,全靠运气,以前每年要种20多个品种,包括甬优1540、甬优4194、中浙优8号、明珠4号、玉针香等等,都种过。”张清说。

胡培松接过话茬:“玉针香我建议你不要种了,产量一般,米粒长,加工时碎米多,不是高端品牌很难有效益。选种,你找我算是找对人了,水稻研究所每年都会进行优良品种比赛,全国最好的品种都会来‘打擂台’,明年我给你推荐几个品种,你先试种一下。”

“这个时间点,再生稻第一季还没收,第二季有点悬了。”“现在是暖冬,应该问题不大!”“现在天气异常,10月份下雪都有可能,终究还是选种的问题。”……

聊着聊着,两人还掏出手机,互加了微信,还留了电话。“水稻这一块,你以后有什么技术问题,直接给我打电话。”

随后,胡培松还与张清、郑名仁、汪洪法、章维杰、余钱起等种粮大户进行了座谈,并就稻田土壤改良、大米品质提高、品牌培育与市场推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米首先要好看,然后才能谈品质,你口感再好,一加工就碎了,也卖不出去,这和找对象一样,双方看不对眼,人品再好也很难。相信有了科技助力和数字赋能后,淳安大米品质将更优质、品牌将更响亮。”胡培松说。

这次,胡培松院士是随杭州市科协“双千”行动淳安行活动来到汾口镇的。

和他一起,还有茶叶专家、数字经济专家、抗疫专家。当天,一场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抗疫情,促发展,千名专家进千企’”为题的专项行动在汾口镇举办,大家为淳安乡村振兴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市茶叶学会开展了茶叶改良交流;数字经济联合会举办了“数字赋能”座谈会;市抗癌学会开展了健康直通车下基层活动;市生态文化协会等组织开展了湿地生态交流活动;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还举办了科普嘉年华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生导师琚春华教授还进行了题为《新形势下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与思考》专题报告。他认为,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数字和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上的应用,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稳住农业基本盘、带动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要抓好规划,搭好平台,把资源整合起来,利用网络和平台把这里的绿水青山卖出去。”

今年是“两山”理论提出15周年,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

杭州市科协负责人说:“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就是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这里面有‘大学问’,我们的‘双千’专项行动,就是要搭建好基层需求和专家之间的沟通桥梁,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