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研究所举办“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技术集成与创新现场观摩交流会”
10月11日,“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技术集成与创新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安徽省广德市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李文星、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鄂文弟、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和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魏启文出席会议,我所所长姜仁华致辞,党委书记徐树仁主持会议。
会上集中观看了“集成创新助力提产增效、科技赋能破局整县推进”视频,系统介绍了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整县制推进”开展情况、水稻全域全生育期技术集成模式要点及实施成效,集中展示了优质稻华浙优210和嘉禾优175、华中优9326、春诚优887等籼粳杂交稻品种的田间长势,现场观摩了条播育秧模拟机插技术、丰产水稻土壤剖面、千亩机插示范方收割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对该集成创新模式进行了高度评价,来自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的专家和相关县市代表,围绕如何加强机制创新、优化集成创新模式、提高技术落地水平等进行了充分交流。
在安徽省广德市誓节镇“7个万亩片+9个千亩方+2个特色百亩方”核心示范区大面积收割现场,经专家组实割测产,红应村千亩示范方引进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配套采用水稻“条播壮秧定苗机插”全域全要素技术集成模式,单产达720kg/亩,比上年增产140kg/亩,增幅达24%。按照籼稻收购最低价1.28元/斤计算,每亩收益增加358.4元。
今年以来,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以及相关省市农科院和农技推广部门,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单位的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在全国五大水稻主产区12个县开展“整县制推进”工作。针对长江中下游稻区、西南稻区、华南双季稻区、东北稻区等区域特征,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模式,把“一县一策”、“一地一案”从纸面落到田间。目前,区域化技术模式已具备复制推广条件,为实现全国水稻产能提升总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种子协会、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相关省份和广德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各省、市、县(区)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种业企业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约120余人参会。
Copyright © 2003-2019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富阳区水稻所路28号(邮政编码:311401)电话:+86 571 63370590
杭州市拱墅区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京ICP备10039560号-5 浙公网安备33010302000429号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