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的位置: 首页 > 传媒扫描 >

中国新闻网:新型水稻机插技术现身新疆 实现稻作技术更新换代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4-04-11

4月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新疆阿克苏温宿县水稻试验站示范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秧苗机插存在的伤根严重、插秧、插苗不均匀、漏秧率高、返青慢等问题,实现了稻作的技术更新换代。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中国水稻所和新疆农科院核生所共同率先在新疆的三个主要稻区温宿县、乌鲁木齐米东区、伊犁州察布查尔县示范应用。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应用,经不同稻区、季节和品种试验比较,比现在的机插技术平均增产9.0%左右,大面积应用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比普通机插亩产增加30-50公斤,亩增效150多元,今年计划推广500亩。

据了解,传统手工插秧种植劳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由于劳动力制约延误插秧季节等问题。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适于中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这项技术结合了机插毯苗和抛秧钵苗的优势和特点,可利用普通插秧机实现钵苗机插。改变了原来的育秧盘,可定量的取秧,保证了秧苗的均匀度。

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水稻室主任王奉斌说:“该技术主要的特点一个是成苗率高;第二个是机插秧漏秧率低;第三个是机插伤根率最低,以播苗形式机插;第四个是返青特别快;第五个就是比我们目前的机插秧技术要增产9%左右,亩产的增产效益达到150块钱。”

新疆农业科学院温宿水稻试验站始建于1965年,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区域与生产试验、原种繁殖与品种推广、技术咨询与科技服务、优质米中试与开发等工作,科研项目依托新疆农科院核生所水稻室,历年来,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治区、地县及兵团等研发项目4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项,地级科技成果3项,参与审(认)定水稻品种17个,新品种在区内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种植面积约占全疆的60%,南疆占95%以上,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